长崎随记
本文写于 2024 年,接近 1 年后才发,太拖了。。
(2024 年)五一去了趟九州,主要是为了看南京市民李先生的演出。
上海飞福冈,再从长崎回上海,逛了一圈最喜欢的是长崎,一座非常安静的海边小城,顺便学习了一下日本近代史。
长崎的历史
长崎的历史,还得从信长の野望开始讲起。
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一位大名,他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,几乎统一了整个日本。然而,在 1582 年,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被部下明智光秀背刺,在战斗中丧生。这也是「敌在本能寺」这个梗的由来。
织田信长的另一个部下丰臣秀吉迅速行动,击败了明智光秀,并接过了织田信长的权利,最终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。
丰臣秀吉去世后,德川家康利用秀吉之子年幼的机会,逐渐增强自己的势力,并在关原之战(1600 年)中击败了忠于丰臣家的大名,最终掌握了日本的实权。建立德川幕府,开启了日本的江户时代。
回到长崎市,长崎的历史开始于 1570 年,最早是作为与葡萄牙人的贸易口岸,葡萄牙人做贸易顺带传教;时间来到 1633 年,德川幕府也学习老中开始实施锁国政策,长崎成为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据点。1853 年,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,美日签订《日美和亲条约》,日本锁国体制就此崩解。1858 年《安政条约》签订,日本被迫进一步开放,长崎的贸易垄断地位正式终结。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,长崎一直是日本接触其他国家的唯一窗口,对比香港可以想象一下长崎的地位。
「好景不会每日常,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」,1868 年,装备着新式武器的萨摩藩(同属九州)、长州藩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德川幕府的军队,建立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。日本开始明治维新。
Meanwhile 我大清…
原子弹
长崎是地球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城市(截止 2024)。
巧了,地球上另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城市也在日本。那日本为什么会挨两颗原子弹呢?还得从明治维新开始讲起。
明治维新后,日本全盘西化进步神速,比隔壁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」的大清不知高到哪里去了。1895 年,甲午战争击败大清,几千年虾夷的日本人一下子站起来了,最关键的是一下子获得了 6.4 倍全国财政收入的战争赔款。日本继续投资教育、扩充军队,开始在朝鲜半岛扩张势力,与沙俄争雄。1905 年,日本在对马岛海战全歼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,俘虏对方司令,完全确立制海权。此战确定了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统治。
赌徒不可怕,就怕赌徒赢钱。两次战胜邻近的大国让日本膨胀了,极端爱国教育也经过几十年的洗脑根植于日本人的脑海中,日本上下都被军国主义裹挟。1937 年,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日本原本的思路是迅速逼迫民国政府投降,然后以战养战,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。但日本人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的抵抗意志。1941 年,美国对日本施行石油禁运,本就是极右翼的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都知道对美国开战必败,但日本上下早就被洗脑成战争机器,于是最极端的东条英机上台,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。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,但对内的宣传机器报喜不报忧,导致日本民众都奇怪:美国人被我们按在地上摩擦,怎么还不投降?
1945 年 7 月 26 日,盟军领导人发表波茨坦宣言,提出日本投降条款,裕仁天皇没有回应。军国主义政府裹挟民众大搞「一亿玉碎」,号召妇女儿童用竹枪抵抗。1945 年 8 月 6 日,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。裕仁天皇依旧没有回应,对内封锁消息,宣称是「天外陨石袭击」。
1945 年 8 月 9 日,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,爆炸地点位于长崎市北,离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浦上天主堂 500m,当时许多信众正在举行弥撒,庆祝圣母升天节。原子弹爆炸中心 1.6 公里内的地区被完全摧毁,估计有 40000 到 75000 人立即死亡。长崎多是老式木质建筑,爆炸引发了巨大的火灾。
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。直到日本投降,还有很多日本民众表示震惊:臣等正欲死战,陛下何故先降。
后原爆时代
到达长崎后,我直奔长崎原爆纪念馆。
长崎很多山,原爆纪念馆也在一座小山坡上,拖着行李箱走了一段。纪念馆人不多,收门票,主要讲原子弹投放当天的经过和民众受害的惨状;也有讲述日本侵略别国的整个过程,讲得很详细,但布置在角落里,鲜有人问津。
我认为国内对日本挨原子弹讲述的还是太少太浅了,好像原子弹一扔,日本就投降了,机械降神般结束了战争。日本为何崛起?日本崛起的同时满清在做什么,民国在做什么,西方世界在做什么?日本是如何做出侵略和战争决策的,日本的天皇、元老、内阁、军队、民众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日本为何投降?投降的过程中,日本国内和各方国际势力又起到了什么作用?也许是我无知,这些问题的答案,之前我都不知道,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也没有讲述过。也许是因为正面战场并不是执政党打的。
另一方面,人们对于原子弹的威力似乎也与事实有些偏差。提到原子弹爆炸,总会想到爆炸后土地永久被污染,大概是因为联想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。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心点,曾经是教堂,现在是一座安静的纪念公园,不远处就是居民区;长崎在战后进行了彻底的重建,也许是这个原因,长崎给我十分宜居的印象,道路规划合理,海边有精致的小公园。
查了下长崎的人均寿命,男性 81.0 岁,女性 87.4 岁,在日本低于平均,但依然跟上海差不多了(81.7 岁 / 86.5 岁)。核爆过去 80 年,辐射已经降低到正常水平,也完全没有对现在居民的寿命有影响。
一个可能的解释是,美国人和日本人合谋夸大了原子弹袭击的影响,美国人想要吹嘘自己刚搓出来的超级武器,日本人想博得更多同情。投放于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威力约 1.5 万吨 TNT 炸药,长崎的原子弹约 2 万吨 TNT 炸药,当代主流战略核武器在 50 万吨 TNT 级别。切尔诺贝利爆炸的威力不得而知,但是辐射量估计有广岛的 400 倍,那是彻头彻尾的人祸。
另一个更阴谋论的、我个人揣测的解释是,原子弹最核心的威慑是针对统治者的。想象两个国家开战,在常规战争中,两国统治者分别进行国内国际的战争动员,比拼国力,很容易演变成消耗战(例如最近的俄罗斯侵略乌克兰);然而在核武器加持下,A 国向 B 国统治者可能出现的地区投射核武器,直接进行斩首行动,这战争还怎么打?即使有防空武器,那投射 10 颗,只要漏了 1 颗,就实现斩首,战争还怎么打?因此统治者有很强的动力宣扬核武器的破坏力,把民众和自身绑定,一损俱损;甚至说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 —— 地球存在几十亿年了,可不怕你们这些小瘦猴子。核武器只能毁灭人类自己,过几亿年地球一样可以孕育新的智能物种。
很讽刺的是,核武器确实给人类带来了更持久的和平。刘慈欣笔下的威慑纪元大概就是对现实的影射,人类事实上就是活在被毁灭的威慑中。联合国五大流氓掌握的核武器足够毁灭人类社会好几次,这样的力量也应该被掌握在负责任的权力中。负责任的权力无法由任何人保证,而应该由完备、可迭代的制度保证。煽动民粹的日本的军政府就是反例。
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
后人哀之而不鉴之
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
矢志田市朗
还有一个与长崎相关的人物,矢志田市朗,电影《金刚狼 2》中的大反派。矢志田市朗原本是日本的士兵,在长崎的核爆中被金刚狼用身体护住得以幸存,又见证了金刚狼的不死之身。
我一直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:一个平凡的士兵,最终成为大财阀,甚至氪金造出能够与金刚狼五五开的黑科技,而这一切的原点,可能只是因为见过神迹。
因为看见,所以相信
不知道多少个平行宇宙才能修炼出这样一个矢志田——真正的 Atlas。其他平行宇宙的矢志田们又会是多么失落和无奈。
2024-06-04 @Shanghai